免费听了几回所谓的“专家健康知识讲座”后,家住蚌埠市的张奶奶竟然像被“洗脑”一样,无论家人怎么劝说,还是买了1万多元冠以“降血压”概念的保健品。可当吃了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效果时,当初撵都撵不走的保健品销售人员却再也联系不上了。
近年来,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,要么是具有“高尖科技”的保健仪器,要么是治百病的“灵丹妙药”,却总有不少老年人“乐此不疲”。
先打亲情牌再出养生牌
讲师在台上声泪俱下,讲述着家人如何因为没有服用保健药品而含恨离世;台下人群中几位听众尤其积极,配合着讲师或是鼓掌或是掉泪;在场的其他老年人听着听着也渐渐融入了氛围,甚至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泪,对自己的身体感伤起来……
这不是什么道德教育或者传销组织授课,而是一场保健品推销讲座。
张奶奶多次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,也拿回家不少免费赠送的鸡蛋、面条等小礼品,不知不觉中,周奶奶参加讲座越来越频繁。一些自称某某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总和她往来,隔三岔五地与老人通电话,有时还上门走访,顺便推销一下产品。
尽管老伴对此非常反感,但张奶奶却觉得参加这些活动很有人情味,每每讲座时的大家庭气氛也非常融洽,甚至感觉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很是亲近。慢慢步入温情陷阱的张奶奶掏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,买回一堆功效不得而知的保健品。
事实上,张奶奶遭遇的正是典型的保健品推销套路。她不会注意到,当她与所谓协会工作人员往来时,家庭情况、子女情况已经被摸得一清二楚;当她参加讲座时,自己是否有退休金的情况已经都被登记了下来,会场中总有不少工作人员戒备森严,看到有人掏手机就上去看看是否在录音录像。
骗子精心策划十分周到,他们的讲课笔记上明确写着“不要说老年人病、死”什么的,首先让老年人感觉你特别亲热看这个老年人有没有钱,又对这个保健品不反感,尤其领老人们出去集体吃饭,或者郊外旅游,把前期工作做完了以后,老年人感觉到这个工作人员比我的儿子、姑娘还强,在都放心的情况下,再讲保健品对老年人的好处”。
因为多数老年人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老人病,不法分子摸准老人求医心切的心理,且识别能力差,故意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。为逃避处罚,行骗分子错开监管部门上班时间,在一个地方行骗得手后马上换地方。群众发现保健品并无医疗效果后,也找不到人维权。
假保健品有些无效有些有毒
诸多保健品骗局中,一些涉嫌虚假宣传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,属于工商部门查处打击的范围,而一些则涉嫌犯罪。
据介绍,在各种利用保健食品类的违法犯罪中,侵害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群体、儿童群体、特定病患群体,涉及的保健品有减肥类、降血糖类、缓解体力疲劳、降血压及壮阳类等。一些骗局中的保健品没有任何效用,有的保健品还“有毒”。很多不法分子在没有任何相关资质及正规生产设备的情况下,私自生产销售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成分的保健食品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老年人心里清楚这些所谓的保健品、理疗品并非如此“神奇”,可却依然愿意参加并选择相信。其中原因,是老年人生活孤单,子女又忙,参加集体活动十分热闹,虽然一开始告诫自己不要掏钱,但随着陷阱越来越深,之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掏了腰包。
因此,预防老年人遭受骗局,不仅要有意识地给老人打好预防针,多讲讲真实的案例,告诉老人不要贪小便宜,遇事多找子女商量,不要轻信别人的话。同时,更为重要的是,子女要多关心老人,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,让老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,不再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去。
上一篇:老年人怎样预防便秘
下一篇:没有了